山東省生態環境規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彭巖波對“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進行詳細的政策解讀。
《乳山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減污降碳為總抓手,堅持守底線、提質量、惠民生,科學謀劃了全市“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
一、《規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總結了乳山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就,研判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任務和重點工程,規劃對推動乳山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建設生態乳山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規劃》目標科學合理、重點任務明確、保障措施得力。文本編制規范、內容詳盡、重點突出,具有較強的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可作為乳山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一是堅持戰略謀劃。《規劃》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的總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全面落實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國家、省級重大發展戰略,充分銜接了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上位規劃,并將“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無廢城市”試點等城市發展戰略的相關部署要求體現在《規劃》的方方面面。
二是突出綠色引領。《規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威海市環境質量走在全省前列的最大優勢,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綠色低碳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在空間布局上,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加快推進“三線一單”落實落地,為綠色高質量發展劃框子、定規矩;在產業結構上,實施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計劃,積極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協同推進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生產生活方式上,深入踐行綠色消費綠色生活方式,以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發展,以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厚植“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三是注重系統治理。《規劃》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系統治污,從生態環境整體性出發,強調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治理、生態保護修復協同發力,實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為重點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開展車油路聯合管控,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推進“六水共治”,強化陸岸海協同治理,突出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風險協同防控,實施山水林田海保護和修復工程,打通了“城市農村、岸上水里、地上地下、陸地海洋”,實現了各要素全域一體化系統治理。
四是強調統籌發力。《規劃》提出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部門協作聯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完善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同機制,充分發揮各類社會主體作用,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同時,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重大改革措施的任務要求轉化為《規劃》的具體舉措,發揮市場化的決定性作用,推動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嚴真細實快”工作作風建設,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最終形成導向清晰、運行高效、激勵有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