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今天參加訪談的嘉賓是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歡迎他的到來。
【主持人】:您好,韓書記,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乳山口鎮的基本情況嗎?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好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乳山口鎮的總體情況。乳山口鎮位于乳山市區南部,總面積98.1平方公里,轄41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海岸線總長35千米,總戶數12461戶,總人口25104人。鎮域漁業資源豐富,有對蝦、鲅魚、牡蠣、黃花魚、梭子蟹等海產品百種,“秦米”“寨蝦”等名優佳品。鎮域交通便利,能源路、世紀大道(金銀大道)、青山路(山海大道)、西環路全部通達鎮域腹地,威青高速乳山南出口、萊榮高鐵乳山站也坐落在乳山口鎮。
【主持人】:韓書記,乳山口鎮“跨村聯建”工作整體情況怎么樣?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近年來,乳山口鎮作為威海市跨村聯建試點鎮,堅持高位推動、全域規劃、試點先行,41個村黨組織按照“強村帶弱村”、“城鄉一體化帶動”、“優勢互補”3種模式組建了14個聯合黨總支,前期,我們重點打造了唐家新村、高鐵新村、西里新村等3個較為成熟的試點,今年我們重點打造了湛江路新村,探索出了一條組織融合推動產業聯合、治理聯抓、民生聯動的有效路徑。
【主持人】:韓書記,剛剛您說今年乳山口鎮打造了湛江路新村,那么目前湛江路新村工作開展情況怎么樣?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湛江路新村位于乳山口鎮南部,覆蓋6個村莊,之所以要將這6個相對分散的村進行聯建,主要基于2點考慮:一是乳山口鎮中心區域湛江路鎮駐地直通乳山口港沿線分布常疃、院前、鍋上、江村洼、新建、西北島6村,呈現出明顯的公路沿線村莊分布聚集板塊特點,且路上、海上交通便利。二是院前、鍋上等村近年來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櫻桃、草莓、中草藥、苗木等產業,勢頭良好,亟需土地、人力等資源注入,江村洼、新建等村莊規模小、人口少,閑置土地資源豐富。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組織建設。明確了新村黨總支成員、第一書記等人選,在鍋上村委打造黨總支聯席會議室、黨員活動室。構建了新村聯建聯防體系,整合聯建村治安、防火防汛、保潔等隊伍,將新村統一劃分為三大網格,實行聯防聯控,衛生一體化清理,推動管理無死角、服務零距離。二是強化治理服務。依托湛江路交通便利條件,打造了“15分鐘”聯建村便民服務圈,在院前、江村洼設置便民服務代辦點,努力實現辦理證件證照不出村、落實惠民政策不出村。對湛江路沿線區域內的基礎配套、公共設施、環境整治、交通道路等各方面進行規范提升,重新優化新村快遞物流、垃圾箱設置等服務站點,推動實現共建共享共用。三是強化產業發展。圍繞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開展技術人才培養,對6村人才情況進行摸排,開展系列培訓,實現人才興村。依托近年來鍋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櫻桃、草莓、中草藥、苗木等產業,開展培育技術培訓班,培養食用菌產業人才。同時依托乳山口鎮特色產品展廳以及賦能實踐基地,開設直播課堂,培養電商直播人才。開展糧食規模化種植,擴大中草藥特色產業,在鍋上前期規模化中藥材種植的基礎上,繼續擴大中草藥種植面積,豐富中草藥種植種類,在原有種植丹參、防風、天花粉等中藥材的基礎上,新增蒲公英、錦燈、天花粉、不老莓等中草藥品種。打造200畝水稻種植基地,在鍋上、院前交界地段整合200畝土地開展集中利用,由新村黨總支對土地進行集中流轉管護,目前調地工作已經完成,今年準備先行種植玉米,明年開展旱稻規模化種植,預計年增收80萬元左右,推動新村產業體系的多元化、綜合性產業發展基地。
【主持人】:韓書記,在跨村聯建工作中,如何綜合考慮村莊發展實際,統籌區位、人口、產業、文化、治理等各類要素,合理確定聯建規模、聯建模式呢?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在聯建規模上,乳山市委組織部對聯建規模進行了規定,要求一般覆蓋3至5個村、人口在1000至2000人;在聯建模式上,乳山口鎮根據自身園區鎮、城郊鎮、沿海鎮的區域實際以及轄屬村莊相關歷史沿革,主要采取強村帶弱村、城鄉一體化帶動、優勢互補3種模式,將41個行政村規劃整合為14個跨村聯建“新村”。其中,強村帶弱村模式就是以傳統農村工作片為單位,以帶動力強的村為龍頭,通過聯片打造、成立聯合社等形式,實現2村深度融合、強弱幫帶。比如:南唐家幫帶北唐家——唐家新村;西耿家幫帶野子、莊頭、蜊子嘴、趙家——西耿家新村。城鄉一體化帶動模式里面包含2種,一種是依托棚改安置,探索以聚居區為基礎打造新村。比如:毛家村、辛家廟村棚改后形成集中居住區——芙蓉新村;寨前、旗桿石、劉家莊、陳家征地拆遷后形成集中居住區——漁港新村。第二種是依托3個城市社區,探索改變原來村社“碎片化”管理模式,打造3個村社共建新村。比如:西里社區與西里村、崔家、高格莊3個村——西里新村。優勢互補模式就是統籌一定區域內村莊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打造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比如:乳山口鎮中心區域湛江路鎮駐地直通乳山口港沿線分布常疃、院前、鍋上、江村洼、新建、西北島6村,院前、鍋上等村近年來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發展櫻桃、草莓、中草藥等產業,勢頭良好,亟需土地、人力等資源注入,江村洼、新建等村莊規模小、人口少,閑置土地資源豐富——湛江路新村。
【主持人】:韓書記,那么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是如何選優配強聯合黨組織領導班子,配齊工作力量,建立規范有序的內部工作制度的呢?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乳山口鎮在配強聯合黨組織領導班子方面,主要采取2種模式。一種模式是由能力強、威望高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新村黨總支書記,包片兩委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其他聯建村“兩委”班子成員根據能力特點,擔任黨總支委員,分頭負責基層黨建、經濟發展、環境整治等領域工作,同步安排大學生村官和駐村干部到新村任職,實現干部資源集約化使用。第二種模式是由鎮兩委班子成員暫時擔任新村黨總支書記,后續隨著新班子逐漸站穩腳跟,逐步過渡到第一種模式。
【主持人】:韓書記,在發揮聯合黨組織作用、推進聯建村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呢?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在隊伍聯管方面,乳山口鎮將新村黨總支班子成員、轄村“兩委”干部整合起來,工作日集中辦公,其他時間輪班值守,實行首問負責制,按照“誰受理、誰處置、誰反饋”工作原則,及時解決村民問題。同時,制定出臺新村黨員量化積分管理考核辦法,打破原有的村莊建制規劃限制,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集體活動等內容進行考核,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黨員對新村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在組織共建方面,乳山口鎮推行“圓桌協商”模式,即不拘泥于形式、地點,隨時隨地實現小事“常碰頭”、大事“常商量”,打破原有行政壁壘,實現互促互融。同時,乳山口鎮試點推選新村黨員議事代表,每季度組織1次黨員集中活動,促進黨員相互學習、相互融入。
【主持人】:韓書記,如何發揮聯合黨組織帶動作用呢?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一是組建聯建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社。建立“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通過自主開發、聯合農戶、吸引投資參股開發等方式,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比如,南唐家、北唐家成立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聯合社,共同打造高效農業示范基地,變“小塊田”為“大塊田”,由村集體統一經營管理,通過土地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產出效益。二是著重發展優勢產業。依托優勢資源,尋找產業發展聯合點,形成品牌效應,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比如:南唐家村、北唐家村以及周邊8個村,組建共同富裕黨建聯合體,發展占地140畝的牡蠣融合發展示范區項目,可吸納聯建村及周邊村村民進行牡蠣分揀、清洗、裝箱、裝運等,新增就業崗位500余個,實現村民穩定增收3萬元以上。三是著重推動要素聯用。圍繞加大聯建村農產品銷售力度,通過組建聯建村網商運營部,建設網絡營銷展廳,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等方式,增加農產品銷售額。比如:西里新村依托鎮域網絡營銷展廳,組建網商運營部,聯合舉辦木耳、草莓、蘑菇采摘節等系列活動,農產品年銷售額比以往增加45%。圍繞跨村聯建產業發展需求,將西里新村廠房資源進行整合,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合作方,年經營收入可達80多萬元。
【主持人】:韓書記,怎么通過聯合黨組織,實現服務融合?
【乳山市乳山口鎮黨委書記韓利濤】:一是統一服務陣地。以聯建村黨群服務中心為陣地,組織聯建新村開展“錯時、延時、預約、上門”4項便民服務,推行跨村幫扶、交叉聯系、為民代辦等6項便民方式,努力實現辦理證件證照不出村、落實惠民政策不出村。二是統一服務布局。聚焦聯建村共同生產生活服務需求,在廣泛征求聯建村村民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聘請農村區域發展方面的專業機構,對聯建村區域內的基礎配套、公共設施、環境整治、交通道路等各方面進行統一規劃、連片建設,重新優化快遞物流、垃圾運轉等服務站點,推動實現共建共享共用。三是統一服務供給。聚焦服務好“一老一小”重點民生需求,開展“慰老助小”活動,成立聯建村暖心食堂,組建聯建村“五老”志愿隊,定期開展走訪慰問、上門指導等“助小”活動,解決子女、父母后顧之憂。
【主持人】:謝謝韓書記做客本期訪談,本次訪談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