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案例簡介
關鍵詞:乳山牡蠣 地理標志 知識產權
涉及領域:知識產權 地理標志
服務對象:企業
取得成效: 乳山市聚焦產業政策、金融賦能、質量管理、品牌保護、宣傳推廣等方面,不斷推動乳山牡蠣高質量發展。目前,乳山牡蠣養殖海域面積60萬畝,產量50萬噸,年銷售額達60億元,已形成育苗育種、養殖、加工、銷售、廢棄物利用、生產輔料、文化旅游七大關鍵環節產值過百億元的全產業鏈,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已成為帶動乳山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
案例詳情
“乳山牡蠣”于2009年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21年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年,乳山市獲批籌建乳山牡蠣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乳山市高度重視牡蠣產業發展,構筑防偽溯源網、強化五項工作機制,不斷推動乳山牡蠣高質量發展。
構建“一網三聯”體系,奠定品牌保護基礎。乳山市建設完備的牡蠣防偽溯源體系,防偽數據指標按照核定養殖產量發給養殖戶,銷售商只有采購乳山養殖戶的牡蠣才能取得防偽標簽使用指標,實現產品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跟蹤。防偽系統實現消費投訴、協會管理、監管執法三方聯動,為品牌構筑嚴密防護網。防偽溯源啟用以來,行業協會推廣應用于290余家加工企業,共使用1300余萬枚防偽標簽,乳山牡蠣在線上各網絡平臺交易量逐年增長。
出臺“因地制宜”政策,厚植產業發展沃土。政府制定出臺乳山牡蠣產業發展政策,合理布局養殖密度、建設集中加工區域、開展廢棄物處理研究,科學規劃建設牡蠣產業融合發展園區6處,可安置牡蠣養殖主體500多個,園區內實現牡蠣養殖、清洗暫養、電商銷售、物流快遞、生產服務一體化融合發展。
搭建“金融活水”平臺,賦能產業發展動力。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將牡蠣溯源平臺的金融服務直接加載至建行“裕農通”服務平臺,為養殖戶、銷售商和金融機構搭建了金融服務橋梁。通過“裕農通”“魯擔·惠農貸”“海域使用權抵押”“信e貸”等各類牡蠣金融貸累計發放貸款超4億元,有力助推牡蠣養殖產業化發展。
制定“標準先行”制度,提升產品特色質量。完善17項標準化管理制度,不斷加強行業自律。大力推廣牡蠣新品種、發布地方標準、創新養殖技術,實現養殖規模與生態保護雙贏。通過預制菜研發、建設高標準凈化車間等,多家龍頭企業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國際出口認證,引領乳山牡蠣逐步邁向高端市場。
強化“執法鐵拳”監管,筑牢品牌保護屏障。政府與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密切溝通,構建協同保護機制。監管部門常態化開展地標專項檢查、計量監管、產品抽檢等,持續保證牡蠣品質。近年來查辦乳山牡蠣商標侵權行政案件9起、刑事案件1起,對異地侵權提起訴訟240起,審結58起。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牡蠣知名品牌。通過建設乳山牡蠣文化博物館、開發牡蠣文化觀光游和“牡蠣+干白”品鑒活動、連續舉辦八屆乳山牡蠣文化節、召開產業高峰論壇等,將品牌經濟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各大展會,助推市場開拓。持續策劃新聞采訪、專題報道、網絡直播等全媒體產品,形成覆蓋主流媒體平臺的傳播矩陣,有效實現乳山牡蠣與城市品牌形象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