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
為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乳山市以信用體系建設為抓手,指導鎮街搭建信用應用場景,推動群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助推社會治理實現新提升。
信用建設+黨建引領,實現社會治理有力度
乳山市指導鎮街健全完善信用積分推廣實施方案,以“跨村聯建”為抓手,探索鎮域范圍內信用積分同質化新路徑,統一鎮村信用積分標準,提高志愿服務含金量,擴大信用效應,促進村莊融合發展。由黨總支牽頭成立信用體系管理小組,鎮級成立信用積分驗收小組,信用志愿活動采取“鎮級發布——片區組織——網格驗收——鎮級審核”方式,實現片區內積分互通、服務共享。建立鎮級“信用超市”,完善超市管理辦法和兌換制度,配備積分商品,推出“信用積分+志愿活動+積分兌換”服務模式,不僅促進農村志愿服務不斷優化,還起到以點帶面引導村民素質提升的示范作用,充分激發信用紅利。截至目前,共開展志愿活動30余次,參與人數達2700余人次。
信用建設+互助養老,實現社會治理有溫度
乳山市創新打造“支部領辦合作社+暖心食堂+信用積分”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探索“集中配送供餐型”暖心食堂,立足鎮街資源稟賦、經濟發展狀況,在條件成熟的鎮街實行集中配餐送餐,大幅降低暖心食堂運營成本,破解部分村無力運營暖心食堂困局。同時,將“愛心+孝心”作為互助養老模式的核心,子女可通過參加志愿活動、向暖心食堂捐款等志愿活動的方式獲得積分,將積分給父母使用。積分捐贈機制將奉獻社會與孝老愛親有機結合在一起,真正使愛心變孝心,兩者相輔相成,營造濃厚孝老愛親氛圍。建設“志愿服務保障促進型”暖心食堂,克服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困難,依托“政府扶持、村級主辦、志愿引領、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機制,采取“群眾捐贈,眾籌共建”的方法,引導村民參與暖心食堂建設和運營,全體村民輪流到暖心食堂志愿服務,解決了暖心食堂在用工等方面支出問題。
信用建設+場景創新,實現社會治理有深度
乳山市持續拓寬信用體系廣度,在暖心食堂基礎上,拓展了“暖心大禮堂”“暖心工具房”“暖心洗衣房”等場景。暖心工具房中的每件工具都登記在冊,除村委購置的工具外,村民可將自己的閑置工具放置到工具房供其他村民使用。同時,“暖心工具房”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由專門的志愿者負責管理,村民借用工具時,志愿者會登記并抵扣信用積分。將信用與移風易俗等相結合,鼓勵村民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勤儉節約的意識,讓信用建設助力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拓展信用場景,讓信用體系融入日常生活,讓群眾從“看客”成為“主人”,實現從“被動接受”到“共建”的轉變,使得信用意識深入人心。